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上师   >  近代大德

图片3.png

琼珠·晋美南卡多杰 1949摄于阿里古如江寺


(博主按:琼珠大师(1897—1956)为当今著名的丹增旺嘉仁波切的前世。丹增旺嘉仁波切于美国设有李迷甲学会,在全球范围弘扬本教大圆满,其著作有《自然之心的奇迹》、《西藏睡眠与梦之瑜伽》、《大界无央》、《生死引导:本教母续中阴教授》、《西藏的声音疗法》、《形质、能量与光之疗法》等书。)

 

【摘要】:

【作者单位】: 《西藏研究》(藏文版)编辑部

【关键词】: 本教 印度之行 西藏研究 冈底斯 根敦群培 佛教圣地尼泊尔 传教活动 高僧 僧人

【分类号】:B949

【DOI】:CNKI:SUN:XZYJ.0.2002-03-011

图片4.png 

琼珠·晋美南卡多杰是西藏近代史上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开明派僧人之一。他不仅精通藏族传统文化,而且对西藏周边的世界有了相当的了解。他与生活在20世纪初叶的其他几位僧人一样,游历过印度并且给后世留下比较详细的旅行记录。虽然在藏族历史上,特别是在中世纪游历印度的不乏其人,但是在西藏近代历史上如同琼珠那样虽是个本教徒,然而对所有印度佛教圣地进行朝拜,在印度复印大量的本教经典,并且在印度和尼泊尔王国北部地区进行传教活动的僧人是不多见的。

 

因其善于演唱道歌,人们称他为米拉日巴的转世。同时,因其拥有深厚的本教学养及其对弘扬本教的突出贡献而被本教徒们誉为8世纪本教高僧占巴南卡的再生。①在思想开放程度方面,他虽然不能与根敦群培先生相提并论,但他与当时的一般佛本两派的僧人相比较,却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用平常心对待外部世界和外来文化等。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古如嘉木寺是始建于1935年。该寺是阿里境内的唯一一座本教寺院。虽然在历史上阿里曾作为古代象雄王国的中心和本教的发祥地而红极一时,然而,随着7世纪佛教在西藏的传入,本教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特权和地位。在此之后的近千年盯同里本教从阿里高原销声匿迹,一直到19世纪末,以阿里为主的西藏西部地区基本上无任何本教活动的迹象。20世纪初,西藏近代史上著名的开明派僧人之一琼珠·晋美南卡多杰首次到达阿里时,这里没有任何本教的踪迹,此时人们所信仰的是以噶举派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教派。琼珠为了复兴本教,首先与当时在此任职的所有官员和部落头人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关系。同时,他以佛本一家的开明思想,影响和感化周围的僧俗官员和当地的信教群众。由于他见多识广,远见卓识,使当地的不少宗本和头人拜他为经师乃至政教顾问。他以高深的宗教学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地信教群众,帮助他们消除“佛本水火不相容”的历史偏见。琼珠也是一位医生,并著有几部医学著作,高超的医术对他的传教效果以及提高其知名度带来了积极的帮助。

 

在西藏地方政府派往阿里的大小僧俗官员的支持和当地老百姓的拥戴下,他终于在冈底斯山附近建立了历经千年之后的第一座本教寺院,试图重现本教的辉煌。然而,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样一位不仅在复兴本教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继承和弘扬藏族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高僧至今仍然鲜为人知。鉴此,笔者在此将引述琼珠游历印度以及他在印度从事印经的历史片段作此文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给读者介绍这位本教宗师,使大家对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促使更多的学者对他的生平、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于琼珠在阿里境内的传教活动、古如嘉木寺院的建筑过程、所设立的教学体系、寺院的经济状况、琼珠与当时官员间的关系及其当地政教事务的各种信件等方面,笔者进行过比较细致的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这方面的情况介绍对此感兴趣的同仁们。

 

一、生平简介

 

琼珠·晋美南卡多杰于1897出生在藏北琼布地方的一家富裕家庭。他的家氏属噶甲氏族,根据《琼珠传记》,此氏族源自安多地区。琼珠的祖父噶甲次旦扎巴曾担任过霍尔王的大臣。琼珠的父亲噶甲索朗典达是三个兄弟中的老大,是一位勇敢、富有和充满活力的人,他先后担任过霍尔王的财务长和大臣。琼珠是索朗典达和索朗错的七个子女中的长子,有一个弟弟叫贡确坚参,他也曾担任过霍尔王的大臣。众所周知,解放前,在藏北草原上盛行一种部落和部落之间相互盗抢牲畜等的古老习俗。琼珠的弟弟贡确坚参经常以平定部落争端为名,抢劫其他家族的牧畜乃至杀害其主人,因而结下了不少仇人。根据知情人讲,噶甲家族和策西家族的历史恩怨至今尚未了结。

 

在旧西藏,贡确坚参是个广为人知的反面人物,号称藏北大盗噶甲扎纳,即黑腮的强盗。此人曾使西藏地方政府大伤脑筋,因为他当时既反抗噶厦政府命令,又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最后被噶厦政府特派的官员帕拉以设宴请客为名,杀死在酒席上。据说琼珠听到他的弟弟被除掉的消息之后,心态泰然。

 

琼珠很小的时候就有入寺为僧的念头,不过他的父亲还是希望他继承父业,守住家业。但是,琼珠决意饭依教门,他的父亲终于同意他剃发为僧。他于1911年如愿以偿地在附近的路布寺剃发为僧,拜果顿尼马坚参大师为经师,开始了漫长而清贫的僧侣生涯。不久之后,遇到了他后来称之为根本经师的巴顿尼玛布塞大师。

 

琼珠在路布寺修完基本的本教教义的课程之后,决定去朝拜位于西藏西部的本教圣地。根据他的自传,当时巴顿尼玛布塞在琼珠的朝拜圣地提供了几种选择。其中,第一选择有位于西藏工布地方的六顶山、云南的梅里雪山、工布的本波日山和山南境内的杂日山。第二选择有本教的主要寺院门日寺及其附近的本波教圣地,有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宝塔,有冈底斯山、玛旁湖和穷龙银塞。第三中选择是去往德格拜见本教经师夏杂扎西坚参(1858~1935年)和阿德桑阿林巴(1864年生),去朝拜多缇共噶山、马琴波热、青海湖和峨眉山等东部圣地。

 

虽然巴顿建议琼珠在以上的三个选择中可任选一个,但是他同时强调琼珠去朝拜古时称之为象雄的阿里三围的重要性。巴顿讲,阿里地方虽然是本教的发祥地,但是今天在那里不但没有本教的活动,连所有的本教古迹也几乎都销声匿迹了。因此,我们从中看得出琼珠的旅行不仅仅是要朝拜本教圣地,还带有传播和复兴本教、修复本教圣迹的任务。这一点被他后来在阿里地方所从事的宗教活动所证实。

 

1919年,他初次离开家乡,朝拜了沿途几乎所有的佛本圣地,来到了位于西藏中部的著名本教寺院门日寺。他入门日寺的拉益学院并在该寺院的堪布平错罗珠膝下潜修宗教哲学。在该寺院里他被正式授予比丘戒,法名为“雍仲坚赞白桑布”。

 

琼珠·晋美南卡多杰是古如嘉木寺院的创建者,也是该寺院的第一任堪布。当时,他同时管理一座僧院和一座小型尼姑庵。一位曾陪伴琼珠到过印度的尼姑至今仍然生活在古如嘉木寺院里。如今她虽然已是80多高龄的老人,但还是拥有硬朗的身体。平时她除了例行的念颂经文和坐禅之外,负责料理烧茶拣柴等日常事务。琼珠相对短暂的一生中拥有过众多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已故的本教大学者白崔和目前尚健在的阿里地区政协主席单增旺扎上师。②

 

在西藏近代历史上,游历和考察过印度的僧侣当中,最著名者非根敦群培末属。根敦群培先生居住在印度的时间应该是在1935年至1946年之间。琼珠和根敦群培的不同之处是,琼珠并不渴望接纳外面世界的思维和知识,并且也不主张对藏族文化进行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式的革新。琼珠虽然见识和了解西藏之外的文化,但他仍然没有超越其固有的传统的精神世界的门槛。然而,他深知印度地方所拥有的现代化设施的优越性和它的使用价值。

 

他早在1922年时已到过噶伦堡,并在此住了几年,于1925年返藏。在此之后的日子里,他几次去过印度,主要从事印经事务。1931年到1935年他又在印属凯纳尔地方进行传教活动,使当地的众多异教徒饭依本教。他最后访问印度是在1948年。

 

1928年他从尼泊尔返回印度之后的大多数时光是在凯那尔地区度过的。他在凯纳尔拥有众多的弟子。当地的人们至今还没有忘记这位西藏本教高僧。在传教的同时,他在印度发现比西藏传统的印刷术更迅速、更加便宜的复印设施,因而他积极地参与了复印经书的工作。他在德里复印了大量本教经书,并且把它们寄到西藏的寺院里。这种在印度复印本教经典的工作后来被他的徒弟们继承,并一直延续到了50年代初期。因此,他应该是西藏历史上大量复印经书的开创者。

 

他在印度北部的凯那尔地方传教的过程完全可以作为一两部专著的素材。该地区的信仰习俗与远古的本教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这里无法详述这方面的情况。

 

1935年,琼珠返回西藏,不久在西藏阿里境内的冈底斯山附近的古如嘉木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寺院,开始了广收徒弟、著书立说的宏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座集讲授因明学、修习本教显密教义、跳演宗教舞蹈、藏经量多达万余部、能够举行大小宗教仪式为一体的学院式的宗庙。当时其经济势力和寺里所收藏的圣品完全不亚于任何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中等寺院。建立寺院之后,虽然琼珠忙于寺院内部事务,给两位噶尔本和各个宗的宗本及其家眷讲授经文,治疗疑难病症,举行消灾和长寿等各种祈愿仪式,但是他仍然坚持博览群书,勤动笔墨。他一生著作颇丰,涉及的内容有本教教义、因明学、历史、天文历算、藏医、藏文语法和诗学等。

 

他除了1948年再度访问过一次印度之外,余下的20年里从未离开过阿里。他自从青年时期离开父母起,坚持实践饭依教门、舍弃尘世的宗教理念,因而他的后半生里既没有见过生身父母,也没有返回过自己的故土藏北草原,而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宗教事业。

图片5.png 

丹增旺嘉仁波切

 

二、首次印度之行(1920~1925年)

 

他首先在西藏中部地区朝拜宗教圣地,拜见佛本两教高僧,修行于山间峡谷。大概在游历卫藏地区一年之后,他和一位师兄开始了通往印度的旅程。这方面在琼珠的自传里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在帕里附近他们俩遇见了一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马帮,他们在此停歇并准备烧茶做饭。琼珠和他的同伴向这些马帮讨要了糌粑。马帮中的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问他们俩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他们俩回答他们来自琼布地方,去无目标,哪里有圣胜地就往哪里行。但是他们当时所面对的方向是通往不丹的,马帮中的一个人便说:“在不丹,像你们俩一样的僧人可以拥有很好的待遇,你们可以有女人!”其他的人也哈哈大笑起来。此时,一个人说道:“不要这么说,所有的喇嘛不一定是一样的,虽然所有去往不丹的僧人一般都是为了女人,但是这两个僧人似乎与众不同,因此请不要取笑他们俩!”接着琼珠唱出了不需女人的道歌,马帮们听了之后对他顶礼膜拜,献出了茶叶和酥油。⑤

 

到了不丹之后,琼珠去了位于巴卓谷地的达仓修行洞。这个地方虽然被说成是与莲花生大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佛教圣地,但是本教经典里该地方被认定为本教大师拉钦占巴南卡、琼布杰钦达美和库擦达威巴发现伏藏的“本教圣地”。当时,琼珠和他的同伴也在此进行了短暂的修行。其间他们俩获得了不丹王送给的食物和其他礼品。在琼珠的自传里虽然没有提到该国王的名字,但是估计那位国王是吴坚旺久国王。该国王在位的时间是从1907年至1926年之间。琼珠和他的同伴在达仓洞住了两个星期,并在曲木洞修行了两个月。根据本教传说,这是本教空行母图其贡珠的领地,因而,若在此处进行禅修,定能获得神速的效果。⑥

 

当不丹国王听说琼珠及其同伴准备离开不丹的消息时,他把他们俩邀请到王宫里。他讲,如果两位僧人愿意留在不丹国的话,可以给他们俩在达仓洞附近修建一座修行场所。国王提出的条件是他们要给自己提供宗教咨询和精神安抚。因此,两人在不丹多住了三个月时间,为该国王念颂《甘珠尔》经。

 

有一天,他们食用了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妇女送来的食物之后感到不舒服,最后发现送来的食品中有毒。当时,他们虽然正在为国王写一部以龙树的《寄给友人的信》为蓝本的诗篇,但一天傍晚,他们悄悄地离开了不丹,消失在喜马拉雅山谷之中。

 

离开不丹之后,琼珠来到了西藏的边境重镇亚东。他在白马寺住了40天。在此期间,很多僧人和百姓来拜见他。同时,当地的老百姓请求琼珠调解那时出现的本教和佛教间的争端。在此之后,他经过位于西藏和印度边界的杂日拉山,终于来到了印度的噶伦堡。

 

从印度的西里古里坐火车去了纳兰达、拉杰格日和秃鹫山等地朝拜,然后去了佛的涅槃地布达噶亚,并朝拜了附近的各个圣地。琼珠朝拜完库斯那噶拉等著名的佛教圣地之后去了尼泊尔。经过七天的旅程,他和他的伙伴终于到达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他朝拜了宝塔等加城的名胜古迹。

 

琼珠在位于尼泊尔和西藏边界上的阿苏拉修行洞里住了两年之后,于1924年又回到了印度。

 

琼珠在印度腹地期间主要停留在德里。在他的传记里他何时到达印度和何时离开印度都有准确的记载。他曾到过据说是莲花生出生地的白马湖,并围着该湖转了好几圈。他在那里住了五天之后,去了印度北部地区凯纳尔的首府拉姆伏城。

 

从琼珠的传记里所记载的内容来分析,虽然他认为凯纳尔地方与古象雄有联系,但是他并没有说清楚他去凯纳尔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然而,他去凯纳尔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为了传播本教。从实际结果来看,琼珠在凯纳尔地区的传教活动是成功的,这点是从他使凯纳尔的一半的人饭依本教和那里的人们至今仍然怀念他的事实得到证实。

 

在凯纳尔地方,琼珠认识了后来成为他的主要施主的索朗达瓦。从凯纳尔的首府拉姆伏步行了一星期之后,琼珠来到了一个名叫来得的村落。在那里他遇见了索朗珠杰喇嘛。这位喇嘛是来得村人,他精通藏族历算并每年出一部历书。直到今日他的后代仍继承这一传统,出版当年的历书。琼珠与这位喇嘛一起住了两个月,并跟他学习了天文历算。从1928年起,琼珠也和这位喇嘛一样开始出自己的历书。⑦

 

琼珠虽然有去拉达克、阿富汗和克什米尔等地进行朝拜的计划,但是因为他的同伴不幸死在旅途中,使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一宏伟的朝圣计划。

图片6.png 

年轻的丹增旺嘉仁波切

 

三、第二次印度之行(1930~1935年)

 

琼珠第二次印度之行开始于1930年。此年是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的冈底斯山马年朝圣节。琼珠当然也不例外,在去印度前转拜了冈底斯山。当时,他初次遇见了后来成为他的得意门生的白崔先生。白崔也是来自羌唐草原的本教僧人。

 

此时古如嘉木地方已经成为琼珠长期居住的地方,并且他在以穹隆为中心的周围地方拥有诸多信徒和施主。结束冈底斯山的朝拜之后,琼珠又开始了赴印之旅。他首先到了他在自传中所称的“象雄凯纳尔”地方。⑧此时他明确地认为凯纳尔是古代象雄的一部分。他在凯纳尔境内的布、噶朗和雷唐等地方举行了长寿经等宗教仪式。琼珠在凯纳尔的首府拉姆伏拜见了凯纳尔王。这位国王应该是白当桑国王(1914~1947年),他是该地方的末代国王。

 

在凯纳尔,琼珠把他的大多数随行人员派到白马湖之后,自己带着两个徒弟去了西姆拉。从西姆拉坐火车到了开卡、阿巴拉、撒哈兰伏和哈里瓦等地,重游了他在1922年去过的所有佛教圣地。琼珠在德里的两个月里,把一部经文复印成五百份。这可能是西藏历史上首次接触现代复印技术的一件事情。

 

然后琼珠去了名叫阿姆拉地撒的地方,那里他与原先派往白马湖的众弟子相会合。他们朝拜了阿姆拉地撒的金塔。琼珠在他的自传里把该塔称之为“古如南卡的宫殿”。同样,在琼珠之后游历过此地的本教僧人江尊西绕朗杰也说“他们的主神辛是‘鸟角辛’,而古如南卡是他的密称”,并且讲,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他(指辛绕米沃)的教义,他(辛)手持智慧宝剑,这个地方乃是本尊神和诸位佛云集的地方。⑨因此,我们看出琼珠等本教僧人把以上所提到的地方与本教相联系,从而似乎把本教徒朝圣印度的事合理化。

 

琼珠他们从阿姆拉地撒去了满第和白马湖。此年是1931年。之后琼珠又回到了凯纳尔的首府拉姆伏。他在那里为王妃举行了特殊的宗教仪式,使她能够怀胎生育王脉。后来该王妃果然生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后来成为印度海麻恰邦的著名政治人物,担任过邦政府主席。⑩

 

从拉姆伏,琼珠沿着象泉河又来到了凯纳尔的上部雷唐。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他除了传教和举行宗教仪式之外,主要使命是改革当地盛行的血祭习俗。根据他的传记,当时琼珠迫使该地的所有16位山神成为本教的保护神。来自荷兰的地质学家范德斯林于1922年在此考察时候拍摄了当时举行的血祭场面。[11]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当地的人们是如何举行血祭的这一宗教仪轨的。据说他们每年至少宰杀九百头山羊和绵羊作为祭拜两个山神的供品。当时,当地有一座专门举行血祭活动的神庙,据说此神庙很恐怖,到处都撒满血迹和肉片。当地的老百姓讲,当时只有西藏的喇嘛才敢在此神庙里过夜。根据琼珠的自传,他当时在夜里进入该神庙并在此举行过断悟之宗教仪式。人们在第二天的早晨看到琼珠安然无恙之后,逐渐放弃了他们以宰杀动物来祭拜神灵的古老传统。

 

大概与琼珠相同的年代里,著名的意大利藏学家杜奇和查里斯少校也访问过凯纳尔地方。虽然在他们的著作里没有提到琼珠在此活动的任何情况,但是提到了因为西藏喇嘛在此传教,使凯纳尔人开始放弃印度教而接纳藏传佛教的历史情况。[12]。

 

琼珠第二次印度之行整整利用了五年的时间。在印度的最后一年,他收到了来自穹隆地方的信徒寄来的邀请函。[13]因此,于1935年琼珠离开了印度来到了古如嘉木,并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寺院。

 

在此之后的几年里,在包括他自己家庭在内的众多施主和募捐者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了寺院。根据琼珠自传的内容,可以断定此时他的父亲仍健在。当时,琼珠收到了由噶甲家族派人送来的一套《甘珠尔》经、一套《丹珠尔》经和用35头牦牛托运的其他各种经文。在1936年,著名的本教寺院门日寺的堪布丹巴罗珠来到该寺。当时,琼珠请求他把古如嘉木寺接纳为门日寺的分寺。堪布丹巴罗珠同意接受古如嘉木寺为门日寺的分寺的同时,把琼珠认定为8世纪本教圣人占巴南卡的转世。在1938年和1948年,琼珠分别邀请和拜见了当时在阿里巡查的噶厦政府官员孜仲噶张瓦、楚格瓦会计和当时正朝拜冈底斯山的十六世噶玛巴(1924年生)。[14]

图片7.png 

丹增旺嘉仁波切

 

四、第三次印度之行(1948年)

 

琼珠的第三次或最后的印度之行是在1948年。当时去印度的目的除了故地重游之外,还要购买纸张等物品。此次他去印度的路线与原先的线路有所不同,即经尼帝谷地来到了觉西玛帝,从那里去了噶瓦、查目力、卡那帕热亚噶、夏历那噶和泡日,然后到达了恒河沿岸的哈里德瓦城。从那里坐火车之后,经撒哈然负、阿木巴拉和路德哈那来到了阿目力德撒。在阿木里德撒,琼珠又朝拜了金塔。琼珠在去德里之前,先去了派德斑克德、满第和白马湖。到达德里之后,琼珠又复印了更多的经书。

 

琼珠结束了在德里的复印经书的工作之后,又一次去了瓦热纳斯等著名的佛教圣地进行朝拜。结束了在印度的复印和朝圣之后,去了尼泊尔王国。朝拜完佛之出生地拉木布内等圣地之后,经原路踏上了返乡的路程。此次他并没有去凯纳尔地方,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从1948年之后,琼珠虽然没有去过印度,但是他在1949年派白崔去印度首都新德里复印经文。白崔在印度复印了30箱经文,并用马和骡子把这批经文托运到了西藏。1953年,琼珠又派人到印度复印经文,其中包括夏杂扎西坚参的著作十三部。

 

琼珠在西藏的寺院里设立了复印经文的基金。这个所谓的基金指的是属于该寺院的四千头绵羊和一百头牛。这些牲畜当作复印经文之费用的储备。

 

琼珠·晋美南卡多杰于1956年圆寂。在他的最后的时光里,白崔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虽然他的弟子们一再要求琼珠写他的传记,但是他一直忙于教务,没有时间写传记。因此,他临终前嘱托白崔去完成他的传记。白崔和凯确两徒弟在琼珠圆寂后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琼珠的传记。此后,寺院派一名僧人到印度去复印琼珠的传记。当时花费了四千卢比,复印了三百册。在此之后,白崔等徒弟在寺院里塑立了用金银点缀而成的琼珠灵塔。

 

虽然琼珠游历印度和传教于印度的北部地区,但是他对本教的挚著是毋庸质疑的。目前从我们所见到的琼珠的照片来看,他头戴本教的莲花帽,完全是一副标准的本教僧人的模样。与此同时,在很多场合他公开宣扬他的本教身份。他一生著有很多道歌式诗篇,其中的一篇中这样一段内容: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虎崽,在佛本两派之间,他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这正如一只虎咆哮在无依恋和偏见的山谷中,出没于印度、象雄和阿富汗的广大森林之中。从中足以看出琼珠对自己所珠求之宗教的真正定义和卓见。

 

〔责任编辑蓝国华〕

 

注解:

①根据本教说法,古如嘉木是占巴南卡的出生地。这里曾是象雄王国的中心,穹隆银塞宫的废墟和占巴南卡的石刻像至今可见。

 

②笔者在1998年专程去实地调查时采访了老尼姑和单增旺扎上师。尼姑桑结琴增与琼珠一起去过印度,现在她已是80岁的老人。德青多杰也是琼珠的弟子,他8岁入寺为僧,22岁时让他从事运输盐和羊毛等寺属经贸差事,未获得学经的机会。解放后还俗,目前担任该寺院的民管会主任一职。该寺前拥有六个长住僧人,除一名来自附近的村落之外,其余的均来自穷布等藏北地区。

 

③根据单增旺扎上师讲,琼珠对他弟弟的所作所为有了一定的了解。琼珠派单增旺扎去羌唐募捐时,并不指望琼珠家庭提供什么,嘱托单增旺扎不要去琼珠的家寻求布施。
④⑤⑥见《琼珠传记》上册,第65~87页。

 

⑦琼珠从1935年起每年坚持出版藏历。他精通历算,著有本教历史年鉴。

 

⑧凯纳尔地与古代象雄至少在语言方面有很多相似 之处。具体情况请参阅由乔治、万哲姆著,索朗曲 ’杰翻译的《象雄语与喜马拉雅山周边民族语言之比 较麓载《西藏研究》(藏文版)2000年2期。

 

⑨见《琼珠传记》上册,第64页。

 

⑩参阅据说是琼珠的转世、目前旅居美国的单增旺杰 活佛著《梦睡中的藏传禅定》一书的前言。

 

(11)、(12)参见挪威藏学家派尔克瓦纳所著(--十世纪西藏 人在印度的朝圣》。

 

(13)、(14)见《琼珠传记》上册,第69~86页。

 

〔作者简介〕德康·索朗曲杰,现任职于《西 藏研究》(藏文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