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教教法   >  教法常识

827ac602af764f8c97d379e4fc3bf9f4.jpg

    声明即声律学(སྒྲ་རིག་པ

 

    声明即声律学,属大五明之一。为击毁对手,叶钦札拉杰布王(有“声律之王”之意)讲说了声律三大理论,《尊胜菩萨陀罗尼》中也载说:“声明有三大理论”。

 

    从声律学的分类,可划分“拉森吉筹奔纳波”(ལྷ་སྲིན་གྱི་འཁྲུག་འབུམ། 藏文字面有“黑色鬼神之争执论”之意)、“札察吉卓奔查窝”(藏文字面有“声量之辩驳论”之意)和“达巴拉奔嘎波”(藏文字面有“白色纯正菩萨论”之意)等三大理论,皆为敦巴辛饶弥沃确立于神鬼之间,并按容器分装之法将其分别讲说给玛罗(སྣོད་ནི་རྨ་ལོ)和玉罗(གཡུ་ལོ)二位,这是因声与量的产生而作两大部分别讲说,成为诸明之基,要求术语要正确按照敦巴辛饶所说之声律学构成。

 

    《随笔神鼓离惑明智喜筵》中载:声律学共分五大部分,即音、合音、音响或语音、变音和音量等。其中:“音”指不变法界发出的法界自然之音;“合音”指能符合六道众生各自的声音;“音响”指虽然不能完全像六道众生各自的语言那样发声,但能尽量发出与他们的语言相近相通的声音;“变音”指精通雍仲本教的明慧圣贤大译师们在胜义不变的前提下,将本教法音译成符合众生的语言或语音;“音量”指不从胜义的角度说法,而是谈其自性量变之规律,以词之明灯之量的积累来通达其义,就是断恒边,在量变中兴利除弊,辩驳其真伪,消除疑惑和不实,使比说、胜义和因体性达其一致,使三量结合,二趣平衡,这是其一。其二,就语音而言,六道众生有六种语言,尤其是佛法确立的人之语言划分为不能改变的语言和能改变的语言两个大类。前者指小洲之人和边洲之人,他们仅有一些世俗之法之语言而已,无法完全改变为因果真谛之法。后者指四大洲纯正之人、七山之人和南赡部洲人之语言等。

 

    一般来讲,南赡部洲人的语言有三百六十种,这些语言皆由六种菩萨语言分化而来,从语音和语词的共同来源上形成十大语系,即:象雄和达瑟语出自原始天语,勃津和邬坚语出自达冉达天语;萨霍尔和裕固语出自嘎布达天语;印度和尼泊尔语出自梵天之语;吐蕃和汉区语出自桑阿天语。其中,象雄的玛尔语由贤能李西达让(ལི་ཤུ་སྟག་རིང)向大贤能穆扎扎赫(དམུ་ཙ་ཏྲ་ཧེ)请授得后,将其全部变为吐蕃语即今藏语。此外,声律学中还记述了四贤能在后藏雪玛拉之地将象雄语译为吐蕃语的情形,它包括译语的地点、译语贤能、译语时间、译语的具体情况和译语的意义等。

 

    在甲喀工乌红山,松巴·喀亚麦巴(སུམ་པ་ཁ་ཡལ་མེ་འབར)于藏汉冲突时与拉钦香波之鲁巴(ལྷ་ཆེན་ཤམ་པོའི་གླུ་དཔལ)和严钦唐拉之扎巴(གཉེན་ཆེན་ཐང་ལྷའི་སྒྲ་དཔལ)二人一道,联合进行了天、人两语之翻译;在雅拉香波雪山圣窟,夏日乌钦大师(ཤ་རི་དམུ་ཆེན)于雍仲菩萨从天而降时,为确定语义,有缘得观世音菩萨之佑助而得语义,并著《妙音论》和《音释论》。同时,四贤能著的《俱舍论广释》中也有许多音译部分。大上师占巴南卡(བླ་ཆེན་དྲན་པ་ནམ་མཁའ)著的《音释广论》中也有无数意译成分。在尼泊尔唐学与印度和吐蕃边界一带,印度的拉达阿卓大师(ལྷ་བདག་སྔགས་གྲོལ)于吐蕃止贡赞普王当政时,以公道正直的引导,为在印度、吐蕃和木雅三大地域弘传雍仲本教教法而从事经教之翻译。在前藏的一山中,占巴南卡大师于兴佛灭本的时,以教派无别之势,从事带有共性的一些语音翻译。

 

    正如有关语言类别的续经中所说一般,《修行释疏》中载:“此续部从何而来,从语言上共划分为五大门类,即雍仲天语、梵天之语、达瑟法语、象雄玛札语和吐蕃语。其中,排在首位的雍仲天语,它是普贤女等空行母们在雍仲法界向普贤佛所请而生之天语;其次的梵天之语,在三十三天所居圣土经桑莎仁珍(བཟང་ཟ་རིང་བཙུན)而得传承;接着是柔法语,它为菩萨在沃穆隆仁圣地向集密大师所说之语;然后为象雄玛札语的流行,它为菩萨向弥鲁桑勒大师(མི་ལུས་བསམ་ལེགས)所说之语;最后是吐蕃语,它是由象雄班智达赛勒尕乌(སད་ནི་གའུ)从天语中翻译而来的。”再说,象雄的语种虽然较多,但归结起来,可分为“葛”(意为“门户”)、“普”(意为“底部”)和“瓦尔”(意为“中部”)三大语言即上中下或前中后三大区域之语言。其中,“普”之语言为嘎布达天界分划而来的天语;“瓦尔”之语言为梵天分划而来的三十三天之语言;“葛”之语言为贤劫扎拉天界分划而来的玛札语。其他语言都有各自的声律理论。

 

    那一时期,这些语言中,梵天之语又称“善构语”,它包括元音和词句的构成、声律拼读和各种对字法等三大理论。其中:第一大理论即元音和词句的构成经过是,早在第一圆满劫的一个时期,王母桑萨仁真为摄受外道徒即异教徒,在世间显现梵天之女的身相,并在地处须弥山顶的三十三天界中的“九洲”(即四面八方和上方之九大地域)万川归一的梵天之海边,放声悦耳动听之妙音歌喉,震撼三界,吸引大梵天米奇巴(མི་འཆི་བ)注视其海上千年,震撼三界,以尽享其欢乐而居。那时在三界妙音荟萃中,涌现出一位美丽无比、三界难以匹敌的仙女,她就是名扬三界的妙音仙女。对此在婆罗门的论著中有“在二十四位发音美妙的仙女中,发音最美者被称为妙音仙女”之说。

 

    此后,不知何时,印度圣地南方的玛哈热达即一小国的一位举止纯洁善良、谙悉内外诸学问和精通声律学并长期坚持精进修供妙音仙女、名叫阿鲁布达(ཨ་ནུ་བྷུ་ཏ)的婆罗门教徒,来到位于圣地中心,居于波罗奈斯城附近。遂又在另一个时期,上千精通声律的学者会聚一堂,并吸引了无数其他学者到场,对新来的班智达们进行测试,在集会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论谈。


    一天,一位大师原本对梵语之“大士”一词应呼为“布苏”(པུ་སུ)的却脱口说成了“布西”(པུ་གྴུ),未念准音,而遭到“尔等为精通梵语者,如是错念”之嘲笑。然而,那位大师明知念错了音,却死要面子,坚持说先前音律学者们就諟那样念的,并说有书为证,便离去。时过半日,原本就拿不出那样的书,那位大师甚感无法面对在场诸众,顿生不如死了好的想法,随即抽刀,摸脖自尽,鲜血流了一地。就在此这一时刻妙音仙女及时降临,对他道:“徒儿,你何必这样自己糟践自己。”话毕,将声律学讲说给了他,随即使那位大师得以起死回生。


    对此章松嘎德(དྲང་སྲོང་ཀ་ཏི)之子著的《巴德嘎》论著中也载说:“(妙音仙女)为那位精进者之事,讲说了嘎扎尕玛之声明之学问及其来源。还以法力加持使其刀伤无痛苦后,对其道:‘要是昨日你说实话,就会与我见面即可消除疑惑,由于你不讲实言,未能与我相见。尽管此次作出如是伤感之举,但因罪孽较小,才得以与我相见。’随即那位大师,根据妙音仙女所说之法,夜以继日完成了其注释的撰写,写有文章的稿纸没一会儿其成色就变得与古籍无二无别了。


    次日,旭日东升时,那位大师便照在反对者众目睽睽的集会上和喧哗声中展示了那部经函,著名的论著由嘎德之子请出,在场诸众无不得以信服和满足,哑口无言。随即,那位大师又让大家看顾了他颈部的刀伤,并讲述了昨晚的经过,诸众甚感惊奇,当场有许多贤能请求讲说其经典,大师应请讲说了一遍。此后,那部出自天女加持法力的经书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其著名注释就有十一部,同时还有许多小有名气的注解、释疏和类别文章等。


    十一部著名注释为奔拉达萨大师(བིམ་ལ་དཱ་ས)著的《布扎惹札》(པུཉྩ་རཱ་ཛ)、《如意》即今天所说的《白巴》(རྦེད་པ)、多罗那他(དཱ་ར་ན་ཐ)著的《注释胜明》、达尔罗(དར་ལོ)的《极胜明鉴》、司徒(སི་ཏུ)的《品类》、幸克(གཤེན་མཁས)之《妙音音释》、嘎日上师(ག་རི་བླ་མ)的《妙音音藏释疏》、王母桑萨仁真的《工局学丹》(དགོང་བཙུད་དཔྱོད་ལྡན藏文字面有“精义贤明”之意)和《精义贤明喉歌·三界欢喜心宝》等。

 

    如是这般,尕甲上师和雪域本教贤能大德们著了许多有关声律方面的论述。因此,应知道声律学导师辛饶弥沃佛的恩德,是谁也无法估量的。


0.0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