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教教法   >  教法常识

20161219035618726.jpg

    工巧明即工艺学(བཟོ་རིག་པ

 

    为使工巧明即工艺学能得以传承,世间王桑波彭赤(སངས་པོ་འབུམ་ཁྲི)讲说了三大工巧明理论。辛饶弥沃佛驾临达瑟沃穆隆仁圣地时,受到三大近住弟子里恰哈惹之子和噶玛勒秀(ཀརྨ་ལི་ཤོ)的顶礼膜拜,并献哈达和宝贝黄金花边,向敦巴辛饶祈求道:“尊敬的佛陀啊,请向我等属下讲说真理之法吧!”于是,敦巴辛饶首先向他们讲说了大五明中有关工巧明的一部分学说。

 

    《无垢经》中载:“工巧明即工艺学共分五大类,其中:第一类为剪裁制作工艺,以华盖、座垫、围帘、服饰等制作工艺为主;第二类为打磨和装饰,以打磨和装饰两大工艺为主,适时根据而要而定;第三类为冶炼和铸造,以佛像和圣物的铸造、抛光等工艺为主;第四类为装饰和打磨工艺,以美观、大方和有光泽等装饰工艺为主;第五类为绘图和设计工艺,以乐器等设计为主等,如是这些有关工巧方面的,尔等天众和技艺之神灵,务必切切记在心。”有关这些,还可在远古象雄时期,辛饶弥沃所说工巧明知识和学科中得以明了。

贡泽赤嘉_副本.jpg

    此外,贡泽赤杰嘉布王(ཀོང་ཙེ་འཕྲུལ་གྱི་རྒྱལ་པོ)在外围海岛上建黑白庙堂时,按照恰色·贡泽兰美(ཕྱྭ་སྲས་ཀོང་ཙེ་ལན་མེད)的规划设计和工巧王噶玛勒秀的工巧技术,使庙堂得以顺利建成。而且,当时由噶玛勒秀铸造的敦巴辛饶十二岁等身像等铜佛像,迄今在拉萨大昭寺仍可见到,那些均体现了精湛的象雄工艺。

 

    所谓剪裁制作的三大工艺,即华盖、座垫和服饰制作工艺;打磨和装饰两大技艺,又分顶的装饰和根据需要装饰两类,顶的装饰又分七大部分,即华盖顶、帐篷顶和拉哲(བླ་བྲེལ)、屋顶和包边等,根据需要装饰又包括座垫、垂-帘、经箧和供台等四大部分;冶炼和铸造,冶炼以金、银、铜、铁等金属为主,铸造以佛像等身、语、意三门所依之法物为主;打磨精加工,以美观、庄严和妙欲三大项为主,美观就是通过加工打磨使圣物更精制,庄严就是给圣物配备法器体现其威严,妙欲包括人们所需之物,就是使各自所使用的器物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绘图和设计,它主要包括庙堂宫殿和塔的建造,三百六十种庙堂和宫殿就有三百六十种不同的建造工艺;绘图又分三大部分即佛像、文字和各种妙欲的绘制,其中,佛像的绘制,要求三身具有静、猛、傲、喜之表情,文字书写以三十个车尔文字为要,妙欲主要绘制鸟、兽、动物等生物,各种色彩配搭要求适宜而不混杂,关于布局和设计,静猛佛像也有多种多样,十分丰富。

 

    敦巴辛饶就是这样将一切工巧明之本教法门的传承托付给了噶玛勒秀。此后,噶玛勒秀又将工巧明分别传授并托付给了精通制作的工巧王拉旺(བཟོ་རྗེ་ལྷ་དབང)、精通剪裁的哲车旺旭(རྫུ་འཕྲུལ་དབང་ཕྱུག)、精通铸造的娄托巴瓦(བླུག་ཐོག་པ་ཝ)、精通锤炼的卡尔拉玉巴(མགར་ལྷ་ཡུག་པ)、精通佛画的拉斯班玛(ལྷ་སྲས་པདྨ)、精通书法的依格车曲(ཡི་གེ་འཕྲུལ་ཆུ)等神明,以作传承和弘扬。


    虽然工巧明即工艺学在吐蕃流传所法颇多,但不管怎样,从吐蕃聂赤赞普王修建的雍布拉康王宫,便可得知吐蕃在远古时期工艺文化就非常发达且十分丰富,尤其是早在聂赤赞普王未降世前的一千一百多年以前(即吐蕃还未兼并象雄以前),象雄堪布祖普楚臣(གཙུག་ཕུད་ཚུལ་ཁྲིམས)的亲传弟子尕吉祖普杰瓦(ག་ཅུ་གཙུག་ཕུད་རྒྱལ་བ)就已在乌如的丹学纳莫之地雍仲赤古俄吉赛康庙堂,庙堂内佛像、经匣和塔满布,无不体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


    与此同时,在雪域吐蕃,已出现在石头上和木头上篆刻和雕刻文字和图案以及在身上用白土绘制图案等风俗,由此可见从那个时期工艺文化已盛行。此后,在魔王恰巴(བདུད་རྒྱལ་ཁྱབ་པ)统治吐蕃时出现了弓箭和长矛,拉冉古朱(ལྷ་རམ་སྐོས་དྲུག)统治时期出现了配戴头饰和耳饰等习俗,随后借助采石伐木等,工艺学在远古吐蕃逐步得以广泛运用,特别是看到那些神奇的玛瑙艺术品和各种铁器,足以证明远古时期象雄的工艺就已是难以匹敌的了。

 

    此外,工艺从称谓上又划分为身、语、意三大类。所谓“身”,首先应树立这种观念即要有这种意识,由此以身为主的称为身之工艺,它又分殊胜和一般两种,其中殊胜之身工艺包括身、语、意所依物体,而一般则指无垢男女用具等世间常用工艺器物;其次是语音工艺即语音艺术,它也分殊胜和一般两种,前者如讲、辩、著以及风外二续之韵腔等,后者如庆典等在街市中心作演唱和演说等技艺,一般指讲说一些关于欲望和财富的言语、唱一些悲欢之歌谣、语言类表演、讲故事等等;其三是意之工艺即心识艺术,它同样分殊胜和一般两种,前者即殊胜部分在佛陀教言及其释疏方面又有三个层次,首先通过听闻作取舍而达开慧,然后再通过正确的思维消除疑惑和增益(即不实),最终通过正确的修炼确立其胜义,后者则指从意识上创立包括十八大学问以及语言、积量(即逻辑学)、阴阳观察和因明等一切学问等。


0.0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