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雍仲本教   >  文献资料

src=http___www.gannancn.cn_uploadfile_2015_0709_20150709035333913.jpg&refer=http___www.gannancn.jpg

    伏藏的概念:


什么叫伏?什么叫藏?一般而言,伏指的是东西掘出来。藏指的是仓库及宝藏。总的来说把仓库及宝藏里的东西发掘出来。但这里伏藏指的是,在止贡赞普和赤松德赞赞普灭本教时候,本教大师们把本教的经典埋入地下后重新发掘出来的本教经籍。

    本教伏藏的来源:本教埋藏经典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早在吐蕃第一皇帝聂赤赞普前,本教四因乘法、律宗、显宗、密宗以及大圆满传入吐蕃,第二皇帝穆赤赞普从象雄地方迎请108位本教大师,穆赤赞普的支持下本教大师们把象雄文的《八界扶择集》、《般若密多》、《哇、荣、冲三部》等许多本教经文翻译成吐蕃文,吐蕃地方修建了三十七座寺庙,这些寺庙都是学习吐蕃文化与本教佛教的基地。

    本教这样发展大概一千年后出现吐蕃第八代皇帝止贡赞普时代,国王权大、本教大师们法力大,大臣谋大。在这三大火堆上加上小人的流言蜚语,如同火上浇油。另外,群众尊重本教大师,当时国王与比较大师的地位相等,国王缺少主张,惟恐政权落到本教徒的手中,就开始进行灭本波教的活动。马上聚集众多本教师,国王说:“你们听着,我有无上王权,你们有神通广大的法力,这个小地不能容我的政权和你们的法权同时存在。你们占领了我的国度,你们要到吐蕃四翼之外,不能留在我的地盘”。本教徒有成就的飞天而去,有些去荒山野岭之中,有些本波教徒带走本教经典埋藏不同的地方,埋藏本教经典有大密藏五处和小密藏一千多处。本波教徒们做祈祷说:愿雍仲本教从边陲复兴。

    第二、吐蕃第三十二代松赞干布时代印度佛教进入吐蕃之后慢慢发展起来。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之间五位皇帝时期,大约三百年,本波教和印度佛教之间没有出现如水火照样矛盾。第三十七代吐蕃皇帝赤松德赞在王位时开始大量信仰班迪佛教,并迎请了细哇措、莲花生大师等来到藏区弘扬班迪教(宁玛巴),此后,赤热巴巾在王位时又迎请班智达胜友等诸多堪布,翻译印度梵文经文,大力弘扬班迪佛教,竭力排斥本教,使本教丧失了在藏区的主导地位,一度出现衰微。

 

本教衰微的原因是,据本教史书记载,赤松德赞前半生信奉本教,中前期兴班迪佛教后又废,中后期信奉两教。王奉班迪教,民众大部分崇尚本教。本教被灭时,国王让班迪佛教和本波教比法力,本波教有起死回生术、亡灵都尔术、辩论和斗法,班迪佛教徒未能取胜本教徒。

 

吐蕃民众都乐于灭班迪佛教兴本波教,国王也想让本教教和班迪佛教并存。但因班迪佛教徒和国王曾经盟誓废本波教兴班迪佛教,而且本教徒豁达,班迪佛教徒喜好嫉妒,国王轻信谗言,班迪佛教徒善于狡辩,大臣们爱进谗言,民众又喜新厌旧。班迪佛教徒和大臣们谗言相告,国王的愿望未能实现。特别是印度人乞丐热纳斯德和大臣赛哇让三人的流言蜚语。如同火堆上加上油,加害本教教成了迟早的事了。

 

当时国王与本教大师地位相等,班迪佛教徒惟恐政权落到本波教手中,就劝国王说现在就应该废除本波教,还说本波教正在施法加害国王。因国王缺少主张,大臣和妃子喜进谗言,民众喜新厌旧,本波教徒胸怀宽宏,(所以导致了本波教的衰微)。国王听后,觉得言只有理,就开始进行灭本波教的活动。

 

马上聚集众多本教师说:“请你们听着,我有国王无上权利,你们本波具有神通广大的法力,此弹丸之地不能容我的政权和你们本波教的法权同时存在。你们本波教徒占领了我的国度,你们要皈依班迪佛教。否则要被放逐到吐蕃四翼之外。请你们选择”。占巴南卡大师说:“雍仲本教原本是政体与人类的源泉,也是先祖的遗愿。如果不误国政,不减国王福寿,我可以皈依班迪佛教”。说完削发为僧,皈依了班迪门。

 

国王与大臣们商议灭本波教时,占巴南卡等本波教徒未卜先知,有成就的飞天而去,有些去荒山野岭之中,有些被迫皈依班迪佛教。他们虽然身在班迪营中,心中依然信奉本波教,只是嘴上念班迪教经而已。许多本波教徒被迫投入雅鲁藏布江,修道未成的均命丧九泉。

当时班迪教徒将一些本波教经藏、律藏六续、对法四部、一部分都尔本、一部分本波教密咒均改译成班迪佛教的书籍。拆除了一些本波教的庙宇及宝塔,有些经过粉饰改为班迪佛教殿堂。有些被改换门庭,将顺序拉乱后更改其名。这些事件在《扎相》等许多典籍中有记载。

 

本波教徒感到危机时,要求埋藏本波教经典,得到了国王的同意。有些本波教经典流传在世,有的被埋藏起来。那时由九大威士及占巴南卡等人在牛年的正月将本波教典籍分为若干部分,其中有大密藏五处和小密藏一千七百处。一处伏藏王、四处伏藏大臣、六处小臣伏藏。

 

每一所寺庙都藏有一部本波教经典,连山崖、宝塔、土、水之间都藏有本波教经典。在埋藏过程中,本波教徒们做黑白祈祷说:雍仲本教若是异端邪说就请灭于地下。然而如果它是世间真理,本波教被君臣班迪教徒所废除,让王族断根,愿本波教从边陲复兴。

 

伏藏的分类:

 

许多人认为伏藏是从地下挖出来,那样认可不全面。

 

伏藏经典的地点可以分类七种:土藏 、水藏、岩藏、木藏、塔藏、启封藏、识藏。

 

伏藏大师们把经典藏在地下后来发掘出来的本教经籍叫土藏 ,藏在水里的叫水藏,藏在岩下或岩洞中的叫岩藏,藏在森林、木头与木箱的叫木藏,藏在塔的叫塔藏,还有一些经典并没有埋下去,而是封起来不让其传播,象北藏的主要部分就是从桑耶寺佛殿中发现并启封的,这同样是伏藏,这些经典叫启封藏

 

此外,还有一种奇特的是,所谓识藏就是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伏藏叫识藏。识藏传统说法是某部经典在遇到天灾人祸传不下去时,就由某个本教神祗或护法神授藏在自已或他人的意识深处。到了发扬时,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启示下,那些具有识藏的人可突然将经文背诵如流,然后再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部识藏经典。那些具有识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文化的本教大师,一种是目不识丁的牧人、村夫。授藏的人和再度传播的人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相距好几代。在特定的环境中这些人在半昏迷状态下梦呓般地讲授这些经典。

 

相传著名的本教典籍《绰年噶桑》就是珠顾绰年传下来的识藏典籍。

 

    很多人认为伏藏全是经典,但伏藏非全是经典,除经典以外还有许多金银佛像、法器、或某个本教大师的衣物等,本教徒认为这些器物具有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是神圣的。现在,遍布藏区的宁玛派和本教,甚至其它一些教派的寺院中到处可以看到这些神秘的器物,从虔诚的收藏家们那里还可以听到许多关于每一样器物的动人传说。

本教史上伏藏经典分为三:南藏本教伏藏经典、北藏本教伏藏经典、卫藏本教伏藏经典。

 

北藏本教伏藏经典:

    本教伏藏复兴的最初时期是三香客时代。三香客发现伏藏和北藏的具体年代,大约九世纪中。本教经典记载,关却扎巴、聂默贡布、塞根热那三人本教史上称呼三香客,三香客是尼泊尔人。

 

三香客从尼泊尔来到吐蕃的原因有两种:第一,三香客北行的原由是由于止贡赞普和赤松德赞灭本教时,本波教徒们把本教经典埋藏不同的地方,占巴南卡大师等本教圣人们为本教复兴所作的祈祷成熟。第二,三香客他们三人来到吐蕃的世俗目的是,听说拉堆和桑耶有黄金,这三个尼泊尔人是出于对黄金的需要才北行的。

 

他们从尼泊尔到西藏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拉堆,但在那儿一无所获。他们又到了桑耶。在晚上转经时很幸运地与桑耶寺的管家邂逅,管家念他们远道朝佛就将三人关进佛殿而去。但他们并非虔诚的信徒,他们终于发现藏在佛殿用烊铜封口的书箱,因为很沉,他们误认为是黄金,就携箱而逃,昼伏夜行,至斯地启封,才发现不是黄金,内装三个皮袋即虎皮袋、豹皮袋和熊皮袋,都装满了本教典籍。他们行至堆隆就断炊了,只好留下一人守箱子,其余两人去找食物。找来一位叫塔希楚塞的本教师,用一本经书换了些食物,这本经书是《黑普巴仪轨及其诠释》,从此本教黑普巴又开始了在藏区的传播。从塔希楚塞传乌宇·嘉敦绰潘,再传索热潘等,这个传承就是本教史上的北藏下传。

 

三香客找到一些食物以后,三个人又从堆隆上行,到达一叫羌朗热的地方,与正在寻找印度佛教伏藏的三个印度佛教徒做了交易,用三皮袋经书换来了他们的马和驮子。当这三个印度佛教徒回去打开发现全是本教经书时才知道受骗了。这批经书最后辗转到一个叫塞万·西绕坚赞的人手里。他是印度佛教徒,但从此改宗,执意修习本教,并传道授业。

 

在他众多的弟子中以被本教史家称为“四大柱子”的四名高徒最为出名。从塞万·西绕坚赞师徒传下来的就是北藏上传。上传的内容比下传要丰富得多。如著名的《律宗六部》、《红黑赛普》、《本德》三十四部、《康钦八部》、《大圆满部》、《象雄帖潘》、《黑白盖阔》、等都属于上传的内容。北藏在下传第三代和上传第五代时在本教师索热潘那里汇合,从此北藏始以完整的内容在藏区传播。北藏上传典籍的总数是三百四十部。

 

三香客的伏藏从桑耶北传,并在北部拉多传播开来,故名北藏。另外,还有一些小型伏藏也属于北藏。如阿昌勒旺休从岗底斯山上发现的伏藏、绰仓·周拉在桑扎杰布发现的伏藏等。


    南藏本教伏藏经典:

 

是以辛钦鲁噶在南智仓塔噶发掘的伏藏为主要内容的。辛钦鲁噶发掘的伏藏是在止贡赞普灭本教时埋入地下的原貌,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印度佛教徒激烈反对辛钦鲁噶发掘的伏藏是止贡赞普灭本教时埋入地下的原貌,印度佛教徒指责辛钦鲁噶篡改了印度佛教经典,而本教徒又反过来批评印度佛教徒,指责他们篡改了本教经典,这种争论持继了近千年,至到本世纪初。

 

但我们可以证明辛钦鲁噶发掘的伏藏是止贡赞普灭本教时埋入地下的原貌,因为他是东炯图切的化身,东炯图切是止贡赞普灭本教时,本教的有些经典埋藏不同地方,然后祈祷本教复兴的一位本教大师。东炯图切的化身辛钦鲁噶把前世埋藏的经文发掘出来是正常的事情。南藏的主要发掘人辛钦鲁噶是很著名的人物。

 

辛钦鲁噶于十和十一世纪中间的人。 辛钦鲁噶他从十三岁第一次得到神的启示到成年后发掘伏藏却历经好几年。他发掘的伏藏中,有著名的《什巴卓普》、《康钦》、《唐玛俄杰祭文》和许多密宗和心宗与大圆满法。辛钦鲁噶不象发现北藏的三香客那样跟本教毫不相干,而是世承著名的辛家,自幼修习本教,并且他的业绩也不仅限于发现和挖掘伏藏,而是自己研习这些经典,并传道授业,广为宏传。他众多的弟子中著名的有炽·南喀雍仲、西益勒布等,他们不仅继承了辛钦鲁噶传授的学业,而且开创了本教经典授、辨、著三业的先河。因而,辛钦鲁噶师徒弘扬本教的业绩成为本教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辛钦鲁噶挖掘出两个木箱,全是本教典籍。

    辛钦鲁噶以外,还有几个小伏藏也属南藏。

 

首先是巴卓伏藏,辛钦鲁噶发掘伏藏后不久,有个叫克察达威在巴卓地方发现了一个伏藏,内容包括印度佛教、本教和医药三个方面。克察达威将印度佛教部分送与印度佛教徒,将本教部分传给一位叫噶尔那奔琼的本教大师,让其修习和弘扬。而本人则学医,后来成为有名的本教医师,以克察曼巴(意为:克察医生)之名著称于世。

 

他的师徒弘扬的本教就是巴卓伏藏的系统,内容比较丰富,尤其密宗和心宗方面的典籍,对后世较有影响。其次是希扎玛伏藏。这是年敦·西绕多杰放牧时,在娘堆地方一个叫聂垅的岩石下发现的。内容最多的是四因乘本以及都本等方面的各种教义和仪轨。此外,希敦·艾珠扎巴在山南发现的伏藏,史称洛扎唐玛等都属于南藏。


    卫藏本教伏藏经典:

 

卫藏主要分两个部分,即叶宗玛和桑耶玛。

 

叶宗玛是因史称公元八世纪的占巴南卡大师和贝若扎纳埋在拉萨叶宗地方而得名。有三名后藏的印度佛教徒孙波旺次、哲·次桑和姜布·旺休扎去桑耶寻找印度佛教伏藏,因无所获,继续向卫地寻找,终于在叶宗发现了伏藏,但不是印度佛教,而是象雄本波佛教典籍。其中有著名的《达奔》、《奔尼玛古夏》等著名典籍。这部分伏藏最后落在一个叫年敦·拉巴尔的手里,他的儿子年教·斯居修习本教,继承了这部分伏藏。他最著名的弟子是解尔敦·绰塞,据《嘉言库》记载,米拉日巴曾拜师于解尔敦·绰塞。

    桑耶玛指桑耶嘉德玛。所谓嘉德玛是因史称这些伏藏是赤松德赞时期聂·勒席达让和贝若杂那埋在桑耶寺西南面之陵墓中旨在镇慑罗刹的嘉德敦芒红塔里而得名。后来,红塔表层剥蚀,露出其片章,修葺时挖出一箱子,发现内装本教典籍。因恐本教之法术而重新藏匿于桑耶寺佛殿之壁画后面。待到智伽噶热杂和萨格·仁扎做管家时将其驮在马上夜行至贡布。几经周折最后落到一个叫吾却·普尔哇巴的本教医师手里,这批伏藏有《绰吾》五部、《木玛塞杂》等。

从他传播的本教就是嘉德玛系统。此外噶章阿玛伏藏、桑耶柱伏藏都属于卫藏。(按:另有印度佛教伏藏) 康藏是几个较小的伏藏组成,有克巴宛琼在珠日琼郭发现的伏藏、姜帕在白鹰岩发现的伏藏、章贡当塞在玛钦邦热发现的伏藏和冈布掘藏师在古拉冈扎发现的伏藏等。


    另外本教伏藏经典还分两种:旧藏派和新藏派。上面讲的南藏本教伏藏经典、北藏本教伏藏经典、卫藏本教伏藏经典都是旧藏派。

    新伏藏派是吐蕃王朝崩溃以后,本教大师们发掘伏藏的经典属于新藏。旧新伏藏中,新藏是相距时间最长、埋藏点最多,且最复杂的一个伏藏。比如,有一位叫玛森增的本教大师在云游途中邂逅一隐士,此乃占巴南卡大师之化身。该隐士将一部《扎居桑巴散图》传授予他以后,向他明示,如继续修,当热琼宗有伏藏可以发掘。玛森增按照隐士的指点发掘了许多伏藏。其内容有《什巴卓普》、《年吉娘觉噶那》等,玛森增的亲传弟子有炽敦·尼玛坚赞等。玛森增的儿子玛敦·姜麦和孙子玛·西热桑格都曾发掘过伏藏。

    后来本教新藏派三化身:协休·雍仲杰布、桑杰林巴和贡珠扎巴是本教新藏中最著名的掘藏师和学者。协休·雍仲杰布所传的伏藏完全是耳传;桑杰林巴所传的分两部分,一部分耳传和一部分土藏;贡珠扎巴既有识藏也有土藏。此外,洛丹宁布、弥须多杰、桑杰林巴和贡珠扎巴的伏藏倍受青睐,他们四位被佛教徒称为“四化身”的伏藏也是极其重要的。洛丹宁布伏藏的经典大部分是旧藏,小部分是新藏。还有桑阿林巴、雍仲林巴等的伏藏和一些较小的伏藏不计其数。

    本教旧藏派和新藏派的重要观点是埋藏经典的时间、内容、发掘伏藏的时间等有区别。旧藏派大部分是止贡赞普灭本波教时占巴南卡、东炯图切等埋藏的。小部分是赤松德赞灭本教时埋藏的。新藏派是赤松德赞灭本教时贝若杂那等埋藏的;旧藏派里根本看不到莲花生大师和贝若杂那等的名字,新藏派里看到莲花生大师和贝若杂那等的名字;旧藏派大部分是吐蕃王朝没有崩溃以前发掘出来的,新藏派是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发掘出来的。

 

    很多人认为印度班迪佛教和象雄本波佛教二家有一段有趣的争论。鉴于新藏的内容更具有浓厚的印度班迪佛教色彩这一事实,印度班迪佛教徒对新藏的态度是比较亲善的,因为新藏派里看到莲花生大师和贝若杂那等的名字,所以亲善的。但本教旧藏派和新藏派两教理、教规、仪轨都没有大的区别。

 


0.0659s